创世记23:1-20
1912年1月17日,斯科特船长带领团队成功抵达南极。爱德华·威尔逊与斯科特一起被困在致命的暴风雪中,他在临终前写信给妻子:“不要难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正在上帝亲自安排的伟大计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切都会好起来。”
创世记第23章同样提醒我们,撒拉的死也在上帝宏伟的救赎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章仿佛是被“插入”的?第22章以亚伯拉罕兄弟拿鹤的家谱结尾,而第24章则讲述亚伯拉罕派仆人前往拿鹤家族为以撒寻找妻子——也就是利百加。如果直接从22章过渡到24章,似乎更自然、更顺畅。然而,摩西却在中间插入了撒拉的去世和埋葬。这是为什么?
这章让我们思考三个方面:
撒拉之死
悲痛之深切
贫瘠之地
一、撒拉之死:重设焦点
到目前为止,这则故事的焦点是上帝如何借着亚伯拉罕与撒拉成就祂的应许。但当上帝命令亚伯拉罕献上以撒时,焦点发生了转变。现在,应许的承载者是以撒。撒拉之死正是这个转变的标志。
亚伯拉罕与撒拉独一无二的婚姻是圣约的一部分,不能被亚伯拉罕与夏甲的关系所玷污。同样地,上帝在以撒身上延续应许,也需要一段神圣且被保护的婚姻关系。因此,创世记23章强调撒拉的死和安葬,为即将到来的以撒与利百加的婚姻做出铺垫。
创世记23章的插入还有第二个原因。这与神的子民的归属有关。人类学家曾提到,类人猿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大约200万年前。忘掉这个吧。回到创世记2章,看看神创造了第一个与他形象和样式相同的人类的时代。正如陶匠用泥土捏出一个美丽的釉面陶罐,“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只是比喻性的语言,并没有告诉我们神实际运用的生物学过程。或许你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无论如何,关键在于“耶和华神用阿达玛造了亚当”。阿达玛指的是土地、地球,“亚当”代表全人类。我们都是地球人;由地球造就,也属于地球。
请原谅我使用双关语,我究竟想说什么?不仅是我们的起源,还有我们死亡时肉体的分解,最终融入地球,都突显了我们属于哪里。你可能听说过那位参观过贝多芬坟墓的著名指挥家。他站在那里,听到坟墓里传来一阵奇怪的刺耳声音。他突然意识到,这实际上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被倒着放了。没错,这是贝多芬腐烂的声音。正如上帝在创世记3:19中所说:“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我们都是地球人。撒拉死了。撒拉属于哪里?她不能被埋葬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多年来,亚伯拉罕或许曾将他众多随从中的一些已故成员埋葬在迦南地境外,例如埃及。但撒拉必须被埋葬在迦南,而不是在迦勒底吾珥的祖坟或其他任何地方,因为迦南是上帝应许创造新人类的地方。第2节中的“迦南地”一词恰好是该词在《创世记》中第七次出现,鉴于数字“七”在圣经中的重要性,这很可能是为了强调撒拉在迦南去世的意义。
撒拉属于新人类。亚伯拉罕和撒拉并不知道,在迦南生活的以色列民族的形成只是第一阶段。上帝一直有一个更大的计划——创造一个新天新地,由一个承载上帝形象的新人类统治,这个新人类由来自各个部落、语言、民族和国家的人组成。
因此,插入创世记23章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现在是时候重新聚焦了;其次,迦南是撒拉的归属地,正如我们作为神的子民,拥有复活的身体,属于与天国重聚的新地。
有一次,我妻子临产时,我给她讲了一个笑话。我自认为讲得很好,但她告诉我要专注于分娩。让我们专注于分娩,关注撒拉之后的新现实。请注意,创世记22章以强调利百加为结尾,而创世记24章又以利百加为中心。我们需要避免过于专注于撒拉,以至于看不到创世记 23 章正在为利百加接替撒拉做铺垫。
正因如此,在创世记23章之前,利百加的名字被列在拿鹤的十二个儿子之中。这不仅预示了以色列未来的十二个支派,也表明上帝已经为以撒安排好了一位妻子。撒拉已经去世。很快,将有一场彻底的换岗。但上帝已经牢牢掌控着未来。
二,悲痛之深切
在上一章中,亚伯拉罕以为他深爱的儿子即将离世。现在,他面对的现实是,他深爱的女人,与他共同生活了一百多年的女人,已经去世了。本章珍藏着对撒拉的怀念:她是圣经中唯一一个死亡被记录下来,并且死亡年龄被记录下来的女人。
一位绝望的丈夫走进了警察局。他气喘吁吁地报告:“我老婆失踪了。她昨天去购物了,到现在还没回家!”
警察:她有多高?
丈夫:我不确定。大概五英尺四英寸多一点,也就是一米半。
警察:她有多重?
丈夫:不知道。她不苗条,但也不算胖。
警察:她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丈夫:我觉得是棕色的。我以前没怎么注意过。
警察:她头发是什么颜色的?
丈夫:她有时会染发。我觉得现在是深棕色,但我记不清了。
警察:她失踪时穿的是什么?
丈夫:可能是裤子,也可能是裙子,甚至可能是短裤。我记不太清楚了。
警察:她坐的什么车?
丈夫:她坐的是我的车。
警察:是什么车?
丈夫:一辆银色的2023款奥迪A6轿车。55 TFSI quattro S line,搭载6缸汽油发动机。它配备高清矩阵LED高亮灯和带染色玻璃的全景天窗,以及Bang & Olufseen 3D音响系统,该系统包含16个扬声器和15声道功放,总输出功率为705瓦。你想让我多告诉你一些关于这辆车的信息吗?
说到这儿,丈夫们已经忍不住哭了起来。
警察见状说道:“先生,别担心,我们会找到你的车的!”
许多人认为,对撒拉之死的哀悼只占据了前两节经文,而本章的其余部分则被解读为亚伯拉罕如何获得应许之地的一部分。我不敢苟同。亚伯拉罕非常关注他刚刚失去挚爱的事实。他的焦点在撒拉身上,而亚伯拉罕购买这片土地的举动,恰恰表达了他多么珍视撒拉,并希望她能得到一个特别的安葬。
“埋葬我的死人”和“埋葬你的死人”这两个词组在本章中出现了七次。亚伯拉罕请求赫人:“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第4节)。赫人回答说:“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第6节)。亚伯拉罕请求赫人为他向以弗仑求情:“把田头上那麦比拉洞给我、他可以按着足价卖给我、作我在你们中间的坟地。(第9节)以弗仑回答说:“我在我同族的人面前都给你、可以埋葬你的死人”(第11节)。亚伯拉罕同意支付田地的价钱:“求你收下,我就在那里埋葬我的死人”(第 12 节)。
以弗仑邀请亚伯拉罕支付他为田地和土地所要的价钱,并说: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第 15 节)。
本章总结道:“此后、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仑。 从此、那块田、和田间的洞、就借着赫人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地。”(19-20节)。在创世记23章中,亚伯拉罕买地并不是为了至少拥有应许之地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因妻子去世而悲痛、哀悼和哭泣的男人。
对亚伯拉罕来说,撒拉的死无比特别。她格外特别,他想确保为这个女人找到一个非常特别的安葬之地,尽管她有种种缺点,但对他来说却无比珍贵。丈夫们,要珍惜你们的妻子,妻子也要珍惜你们的丈夫,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我年轻时在新西兰,有个女朋友在一家大医院担任护士长。她特别关心绝症患者。如果任何护士没有以尊严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死者的遗体,她会非常生气。在创世记23章中,我们看到亚伯拉罕尊敬他深爱的妻子,用极大的慈悲对待她的遗体。为她提供尊严,并为她提供专属的安葬之地。赫人告诉亚伯拉罕:“你是我们中间尊贵的王子”,也就是“神的王子”。
撒拉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公主”。撒拉是亚伯拉罕的公主,亚伯拉罕在她去世后将她视为皇室成员。正如第9节所示,亚伯拉罕支付了“全价”,这个短语在古巴比伦的契约中也出现过,这意味着现在毫无疑问,这片土地完全属于亚伯拉罕。为撒拉提供一个永不被侵犯的安息之所是如此重要,以弗仑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400舍客勒银子买下了他的田地和洞穴。
后来,耶利米也在应许之地买了一块田,却只花了17舍客勒银子。当大卫坚持要为亚劳拿的禾场和他的牛(圣殿就是在其上建造的)支付全价时,他只付了50舍客勒银子(撒母耳记下24:24)。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以弗仑是在利用这种情况,欺骗亚伯拉罕。毫无疑问,以弗仑会以生活成本为理由提高丧葬费用。但亚伯拉罕对讨价还价不感兴趣。他不在乎价格多少。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埋葬他的妻子。
三,贫瘠之地
我们探讨了撒拉的死以及亚伯拉罕的深切悲痛。最后,我们需要正视亚伯拉罕最终在神应许之地所拥有的土地的匮乏或稀缺问提。
亚伯拉罕故事的一个主要主题是倾听。神吩咐亚伯兰:“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12:1)。亚伯兰表现出非凡的信心,遵行了这命令。但他并没有完全听从。神吩咐他离开父家。但我们读到:“亚伯兰照着耶和华所吩咐的去了。”
亚伯拉罕“听从”了妻子的话,就像亚当听从夏娃一样,后来导致了不必要的冲突和苦难。创世记22章的结尾是神向全世界敞开了祝福的大门。为什么?神告诉亚伯拉罕,这是因为你听从了我。因此,“听”一词在创世记23章中反复出现,意义非凡。当亚伯拉罕向赫人求一块墓地时,赫人回答说:“我主请听”(第5节)。亚伯拉罕回应说,就请听我的话(第8节)。
以弗仑引导我们,对亚伯拉罕说:“我主请听”(第11节)。亚伯拉罕回答说:“请听我的话”(第12节)。以弗仑再次回答说:“我主请听。”最终,是亚伯拉罕听从了以弗仑,而不是相反。但这一切都在神的旨意中。亚伯拉罕买下这块墓地,只是为了埋葬他深爱的妻子。但他死后,这块墓地也成为他自己的墓地,也是以撒和雅各的墓地。在神的旨意中,它象征着亚伯拉罕不仅对迦南地中的这块特定土地拥有真正的权利,而且对整个迦南地也拥有真正的权利。所以,事实证明,在上帝的旨意安排下,当亚伯拉罕听从赫人并以弗仑的劝告时,他仿佛是在听从上帝本人。有人说:“告诉我斯大林埋葬在哪里,我就能告诉你共产主义的阴谋。”
告诉我撒拉埋葬在哪里,我就能告诉你上帝密谋的计划。因为当亚伯拉罕听从以弗仑时,上帝正在成就他自己的美意,即使这可能意味着被收取过高的费用,这是一种不公。
在创世记23章中,撒拉在希伯仑的墓地位置显然很重要。请注意本章是如何被第2节的“就是希伯仑”和第19节的“在希伯仑”这两个词包围的。如今,这个墓地的位置——希伯仑高地——亚伯拉罕可能在夏天在那里露营避暑——在犹太人和穆斯林之间造成了巨大的紧张关系。穆斯林也崇敬亚伯拉罕。有一处遗址据称是麦比拉洞,通常被称为族长洞,这使得希伯伦成为以色列第二重要的城市。犹太人定期前往此处朝圣。穆斯林也声称对这处墓地拥有主权,称其为易卜拉欣清真寺(亚伯拉罕清真寺)或亚伯拉罕圣地。同样,佛教徒也会前往各地朝圣,瞻仰佛陀和其他受人尊敬人物的遗物,这些遗物被安放在所谓的舍利塔中。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也同样前往受人尊敬人士的圣地朝圣。
亚伯拉罕从未打算将这处墓地视为圣地。事实上,在第4节和第8节中有一个重要的短语经常被忽略,那就是“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因此,在第4节中,亚伯拉罕说:“求你们在这里给我一块地、我好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在第 8 节中,他再次说道:“你们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他不在我眼前。”
我们在以赛亚书 51:1-2 中读到:“ 你们这追求公义寻求耶和华的、当听我言.你们要追想被凿而出的磐石、被挖而出的岩穴。要追想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和生养你们的撒拉.因为亚伯拉罕独自一人的时候、我选召他、赐福与他、使他人数增多。”
不仅亚伯拉罕,撒拉也同样值得铭记,他们是上帝开启创造新人类这一伟大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亚伯拉罕当然不希望这片墓地被当作圣地或朝圣地。他只是希望撒拉的遗体能够以庄严而恰当的方式被安葬在一处,远离世人视线。
我们从 1928 年在古代港口城市乌加里特出土的文献中了解到对死者的崇拜。死者通常被埋葬在他们的房屋下面。幸存的家庭相信死者的灵魂(nephesh)仍然存在,希望通过供奉食物和饮料来取悦已故的祖先——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家庭的幸福和庄稼的丰收。同样,迦南人显然也有他们自己版本的祖先崇拜。
冯·拉德敏锐地观察到:“(在旧约中)关于死者崇拜及其相关仪式的法规数量惊人,这让我们得出结论,当时对死者崇拜及其仪式进行了一场特别激烈的斗争,因为这种崇拜对古人有着特殊的诱惑。”
亚伯拉罕提到他想为撒拉找一个“看不见”的地方安葬。这隐晦地反驳了迦南人对死者崇拜的习俗。在以赛亚书65:4中,上帝的子民后来在多大程度上接受了迦南人的崇拜习俗,上帝斥责他的子民,称他们为“坐在坟墓中,整夜偷偷守夜的人”。
上帝应许要通过亚伯拉罕祝福他人。迦南人就经历过这样的事。例如,亚伯拉罕收复了创世记14章中被入侵的国王掳走的所有人口和财物。当赫人尊称他为“神的王子”时,这可能意味着亚伯拉罕扮演着一个地方长官的角色。长期以来,亚伯拉罕在当时的社会中获得了相当的地位。他因是一位睿智和优秀的领导者而受到尊敬。亚伯拉罕向他们自我介绍说:“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寄居的”(4节)。亚伯拉罕在迦南本身没有祖先权利。只是因为上帝的旨意,他才获得了如此高的地位,以至于赫人甚至会考虑让他为任何目的征用土地。
当亚伯拉罕请求墓地时,他们回答说:“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5节)。他们认为亚伯拉罕不会介意将他妻子的遗体与赫人遗体一起安葬。对于未来的犹太读者来说,与其他民族的隔离至关重要。他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亚伯拉罕需要一个单独的墓地,专门用来埋葬他的妻子。
在《创世记》第14章中,所多玛王提出要把所有掠物都给亚伯拉罕。他回答说:“……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同样,亚伯拉罕为这块田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这样就没有人可以说亚伯拉罕没有完全的权利将这片土地据为己有,也没有迦南人可以说使亚伯拉罕富足。
《创世记》第23章标志着从一位伟大的女族长撒拉到另一位伟大的女族长利百加的重大转变。但以色列的祖先,亚伯拉罕和撒拉,都属于上帝赐予他们的土地。因此,撒拉必须被埋葬在迦南,正是因为亚伯拉罕如此珍视撒拉,他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为她获得一个特殊的墓地。亚伯拉罕听从赫人和以弗仑的话,实际上是在听从神,因为是神在他的旨意中预备了这块迦南地的立足点,其他族长也将葬于此地。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段经文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地方。赫人说要给亚伯拉罕他想要的墓地。当以弗仑介入时,他同样告诉他:“我送给你这块田、连田间的洞、也送给你、”(11节)。
讽刺的是,赫人说要将这地赐给亚伯拉罕,因为神已经应许亚伯拉罕:“我是耶和华、曾领你出了迦勒底的吾珥、为要将这地赐你为业。”(15:7)。
赫人误以为这地是他们可以赐予的。实际上,这地已经完全属于亚伯拉罕了。因为,正如诗篇 24:1 所说:“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亚伯拉罕在这片已经属于他的土地上却成了“客旅,是寄居的”,这真是双重讽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耶稣所受到的对待,就好像他不属于他所创造的世界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是世人,虽然神的子民在这个世界上常常会遭到拒绝,但只有神的子民才真正拥有这片土地。正如耶稣所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我们读到:(希伯来书 11章9-10节)。“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指的天上的耶路撒冷,当新天新地出现的时候,它有一天会降临。那时,神会说:“看哪、 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 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启21:3)那时,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这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一个我们将永远与神共享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