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众问候
弟兄姊妹们,早上好!我很高兴今天上午与你们一起开启上帝的话语。
在此之前,让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出于你的慈爱和怜悯,你将你的独生子赐给我们,作为完美的献祭。通过他,我们不仅从罪中得到了救赎,还从罪中被拯救出来,进入基督的主宰中。
天父,当我们寻求更好地侍奉你、爱你时,请帮助我们今天早上打开你的话语。在我们继续分辨和遵行你的旨意时,请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到跟随耶稣的代价和喜乐,以及这对我们每个人可能意味着什么。奉耶稣的名祷告。阿门。
为耶稣而活值得吗?
我相信你们都会同意,我们总是在做决定,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大的、小的、坏的、好的。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我们每天大约要做出 三万五千个决定。 现在,你可能会质疑这个数字或其背后的研究。
但我认为,作为一名牧师,我想问的问题是:这些决定是否尊重基督?
路加自己并不是牧师,但他确实为提阿非罗写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提阿非罗是一个新基督徒,还在摸索基督教是什么。
路加为提阿非罗写这两部书,是为了 "使你知道所学之道都是确实的"(路加福音 1:4)。
因此,路加试图解决的关键问题也许不是提阿非罗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敬畏上帝的决定,而是他想帮助提阿非罗明白为什么值得为耶稣而活。
现在,如果你翻开圣经,看看第 12 节,你会发现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第 15 节告诉我们他们住在吕底亚家里。
现在,如果你跳过第 16 章,翻到第 17 章,从第 1 节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读起来相当顺畅,我相信路加添加这些事件是有原因的。
注意今天这段经文的第一个词,路加写道:"曾经"。
路加向我们表明,这些事件值得特别关注;这些事件是保罗在腓立比期间的突出事件。 路加为提阿非罗,也为我们写下了这些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切地知道,为耶稣而活是值得的,任何人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自己作为活祭献给上帝。
在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特别看到了代价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喜乐,以及苦难与基督徒献祭的关系。
这就是我们今天上午要讨论的三个问题
为主牺牲的代价(第 16-24 节)
为主牺牲的喜乐(第 25-34 节
为主牺牲与苦难(第 35-40 节)
为主牺牲的代价 (16-24 节)
让我们从第一点开始,基督徒牺牲的代价。
本周早些时候,我参加了由Youthworks组织的 "之家 "会议。
这是我在会上拍的一张照片,让我们看看有没有人能读懂照片中屏幕上的内容。
如果觉得太难,那就来个特写,我想现在大家都知道我是如何想到今天布道的三个要点了吧。
今年会议的主题是 "牺牲的代价与喜乐",我们希望能更有效地向少年儿童传授基督徒的牺牲精神。
因为《圣经》告诉我们,跟随耶稣确实需要付出代价,这对所有基督徒来说都是如此,我们希望把这个抽象的概念很好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和青少年。
在我们这段经文的第一部分,我们看到保罗以一种令人惊讶的方式承担了代价。请跟我们一起来看使徒行传第 16 章第 16 节。
在这里,保罗和西拉正在去祷告的路上,但他们被一个女奴打扰了,这个女奴不停地嚷嚷:"这些向你们宣讲救赎之道的人,是至高神的仆人"。这个女奴一连喊了好几天!
现在,在我们继续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件事。
首先,她说的并没有错。保罗和西拉是传教士,他们所到之处都在宣扬救恩。他们是至高神的仆人。
第二,这难道不好吗?这对保罗和西拉来说是免费的宣传!试想一下,如果我每天跟着大卫到处吆喝:"在圣保罗高嘉华听福音!"或者 "在圣保罗高嘉华,大卫的话里有救赎!"这当然有助于福音的传播,不是吗?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女奴不仅被主人奴役,她还被邪灵奴役。通过邪灵,女奴能够预测未来,她的主人利用她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正是这个邪灵认出了保罗和西拉是耶稣基督的仆人,而不是女奴本身。
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从表面上看,女奴或灵魂所说的话是准确的,也许有助于保罗的传教工作,但事实上,女奴和她的主人已经将福音和保罗的传教工作商业化了。
当保罗宣讲基督为我们赢得的免费福音时,女奴和她的主人却在利用保罗宣讲的信息牟利,这明显违背了福音的本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耶稣在福音书中斥责了法利赛人,没有人可以通过购买进入天堂,也没有人可以。
福音是给所有人的,任何信靠耶稣的人都是上帝的儿女。
因此,第 18 节说保罗非常恼火,不仅仅是因为女奴吵闹的事情,还因为邪灵阻碍了上帝的工作。
于是,保罗奉耶稣基督的名命令邪灵从她身上出来,她立刻就失去了算命的能力。
正如我们在第 19 节中所读到的,她的主人随后抓住了保罗,并把保罗和西拉拖到了官府。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保罗和西拉被剥光衣服,用棍子殴打,在第 23 节中,他们被狠狠地鞭打之后,才终于来到牢房。
在这些经文中,《圣经》表明,作为一名基督徒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努力遵行上帝的旨意高于一切是一种代价高昂的牺牲。
有时,这可能需要做出一个艰难而代价高昂的决定,从而彻底改变你的生活。
但最常见的情况是,要坚持不懈地追求上帝的旨意,高于我们自己的意愿。正如菲利普-詹森在我们的青年营会上所说的,基督徒的生活是一场马拉松,但我们跑得越快越好。
对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追求上帝的旨意意味着终身事奉。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特意选择一条能有更多机会事奉神的职业道路,而不是追求一种把经济利益看得比神的国度的需要更重要的职业。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听从父母的话,这并不是因为中国文化或任何人要求我们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神的尊重。
但在其他时候,当父母的言行与《圣经》的内容相悖时,我们会以爱的方式与他们持不同意见。
对于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来说,我鼓励你们经常为自己做错的事情向孩子道歉,并努力成为第一个走向和解的人,第一个请求他们原谅的人。
这可能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在精神上或文化上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帮助我们的孩子理解宽恕的最好方法就是我们自己做出宽恕的榜样。
现在,当我们谈论我们的文化时,我认为有必要指出,我们为上帝做出的个人牺牲并不是交易性的。
我们做出代价高昂的牺牲并不是因为我们想从上帝那里得到什么。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东方文化中,恩典的概念常常被误解,因为在东方文化中,人们常常希望礼物能够得到回报。
也就是说,当朋友送给你礼物时,你应该回赠一份价值相近的礼物。
如果你没有回礼,那么你基本上就拒绝了朋友的礼物。
因此,说到福音,我们的头脑中就会有这样一种紧张感:我们必须做得更多,我们必须更加感恩,因为我们收到的礼物是上帝的儿子耶稣!
因此,在这个框架下,我们特别容易陷入律法主义或道德主义。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我们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得救,而且我们还可能开始用我们的行为来为自己辩护,变得越来越自以为是。当福音被简化为只是遵守一系列规则或履行一些道德义务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反,正如保罗在《罗马书》第 6 章中所说,任何悔改并接受耶稣为其主和救世主的人都不再在律法之下,而是在恩典之下。
这意味着基督徒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履行律法,而是对我们在耶稣基督的福音中得到的恩典的回应。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跟随耶稣并没有真正的代价,因为代价已经由基督的宝血在十字架上偿还了。
这也是为什么对于爱上帝的基督徒来说,跟随耶稣的代价与喜乐之间的界限可能非常模糊,甚至不存在。
因为通过福音,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不仅仅是法律和义务的关系,更主要的是爱的关系。这是恩慈的天父与他最爱的儿女之间的一种互爱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到这段经文的第二部分,思考基督徒牺牲的喜乐时,我们看到保罗和西拉在监狱里没有抗议和抱怨,相反,他们在祷告和赞美神。
为主牺牲的喜乐 (25-34 节)
当我们开始第二点时,让我们翻开圣经,看看第 25 节:“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
保罗和西拉被打入监狱后的那个晚上,他们没有抱怨或休息,而是在祷告,向神唱诗。
保罗和西拉即使在如此疲惫的时刻,尽管遍体鳞伤、精疲力竭,但他们仍能找到喜乐。
他们受到群众、地方官和监狱看守的虐待,这一切都不公平,也不合法。
然而,我们从保罗和西拉那里听到的却是祷告的话语和赞美的声音。
此外,路加在第 25 节中告诉我们,当保罗和西拉祷告和唱诗时,囚犯们也在听他们唱诗。
保罗和西拉在表达喜乐的同时,也在向囚犯们见证基督。
当我们与他人分享耶稣时,喜乐常常被我们忽略。
我们常说上帝爱我们,教会很伟大,或者上帝垂听我们的祷告,但我们很少表达作为耶稣跟随者的喜乐。
我们非常注重放下我们的罪,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美事,然而,我们也应该让自己享受上帝,腾出时间祷告,体验上帝的爱。
我们看保罗和西拉,他们在监狱里祷告并不是因为他们无事可做,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网路信号。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第 16 节,这个故事就是从保罗去祷告的路上开始的。祷告是保罗事工的核心,这一点在阅读《新约》中保罗的书信时非常明显。
毫不奇怪,耶稣也是如此,在传道过程中,耶稣经常退到一个安静的地方祷告。
我认为,祷告的恩赐本身就是基督徒在牺牲中获得喜乐的关键因素。
祷告提醒我们,我们不是生活在世上的孤儿,我们是被天父所了解和所爱的。
尽管在天堂的这一边为耶稣而活可能代价高昂、令人疲惫不堪,但祷告却能让我们获得喜乐。
因为通过我们的祷告,上帝分担了我们的负担,聆听了我们的挣扎,并赐给我们圣灵,使我们能够继续喜乐地敬拜。
当这种喜乐从我们的生活中溢出,进入我们的朋友、邻居和同事的生活时,他们就会看到耶稣是多么美丽和有吸引力。
他们可能还不认识耶稣,或者对基督教还不确定,但因为他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发现了喜乐,他们就离认识耶稣和耶稣带来的真正喜乐更近了一步。
我们教会欢迎的来访者当然也是如此。
当我们微笑着迎接他们时,当我们在主日崇拜热情地坐在他们旁边时,当我们在早茶时为他们端上一杯饮品时。
他们看到的不是你在对他们微笑,而是耶稣在欢迎他们加入他的大家庭,这就像浪子回家,又像迷途的羔羊被找到。
当我们回到这段经文时,当时突发生了地震,所有监狱的门都打开了,每个人的锁链都松开了。
然后在第 27 节中,狱卒醒了过来,心想自己一定是死了,因为所有的囚犯都逃跑了。
于是,他宁可自己被判处死刑,也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保罗立刻向他喊道:"不要伤害自己,因为我们都在这里!"
不知何故,保罗和西拉的祷告和赞美不仅见证了基督,也服侍了囚犯,作为回应,他们没有一个人试图逃跑。
在第29节中,狱卒急忙跑来见保罗和西拉,在第30节中,他问了一个我们听了都会高兴的问题,狱卒问:"先生们,我必须做什么才能得救?"
这就是基督徒在牺牲中获得喜乐的第二个原因,因为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神奇妙大能的作为。
当这一切发生时,我们不禁满心欢喜,在心中赞美神的伟大和良善!
在最近的香港之行中,我不仅为我的爷爷施洗,还为另一位年近九旬的远房亲戚施洗。
虽然她身体虚弱,但头脑却像 20 岁的年轻人一样敏锐。
当我们重申她的信仰并向她解释洗礼的意义时,她几次打断我们并提出问题,比如:"说圣子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和说上帝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有什么区别?"全身浸入式洗礼和洒水式洗礼有什么区别?"
那一刻,我在想,还是继续洗礼吧,这些问题可以等洗礼之后再问。
然而,现在想来,她实质上是在问这样一个问题:"先生们,我必须怎么做才能得救?"她想弄清楚并确信她的信仰是建立在对福音和圣礼的正确理解之上的。
她想确定自己正确地相信主耶稣,因为只有奉耶稣的名才能得救。
因此,在第 31 节中,保罗和西拉没有浪费时间,回答狱卒说:"信主耶稣吧,你和你的家人都必得救。
随后,他们向狱卒和他的家人传讲了福音,在第 33 节中,在同一时刻,狱卒把他们带回家,为他们清洗伤口,保罗和西拉抓住时机,为他全家施洗。
在第 34 节中,我们找到了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让我们感到喜乐的原因:当我们看到别人在认识和跟随耶稣的过程中找到喜乐时,我们就会感到喜乐。
我个人认为,看到别人归向基督,看到别人从上帝的愤怒和地狱的永恒烈火中得救,比知道自己得救更能给我带来喜乐!
但是,谁又能想到保罗和西拉的喜乐会进入狱卒的家中呢?
上周在 KOG 青年团,我对三位一体做了一个非常简短的总结,并在白板上乱涂乱画。
老实说,我对教好这门课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我们教会的年轻人都很热心,并在尽力跟着学。
后来,当 KOG 的孩子们结束活动,带领人经过我们的房间时,有几个孩子站在外面,好奇地想知道更多圣经中关于三位一体神的内容。
尽管事工又苦又累,但正是这样的时刻让我和我的家人坚持了下来。
我们感谢神,在我们倾尽全力做祂的工作时,祂恩典地更新了我们,让我们心中有许多喜乐的时刻。
我们感谢上帝,因为他总是提醒我们,他是好的,他知道,他爱我们。
这种属天的喜乐远远胜过为主耶稣牺牲生命的代价。
但现在,在我们结束的时候,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最后几节经文,看看《圣经》对基督徒的牺牲和苦难有什么看法。
为主牺牲与苦难 (35-40 节)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基督徒的牺牲与苦难。
这段经文的最后五节向我们表明,保罗清楚地了解基督徒的牺牲与一般苦难之间的区别。
在第 35-36 节中,地方官宣布可以释放保罗和西拉。
但在第37节,保罗对他们说:“我们是罗马人,并没有定罪,他们就在众人面前打了我们,又把我们下在监里,现在要私下撵我们出去吗?这是不行的,叫他们自己来领我们出去吧!”
我认为这有点大胆和夸张,然而,在第 38 节中,我们发现地方官非常害怕,因为如果保罗把事态升级,地方官自己也可能会因为未经审判就监禁罗马公民而惹上麻烦。
因此,在第 39 节中,地方官前来安抚保罗和西拉,并把他们押出监狱。
现在,保罗在这里的所作所为清楚地说明了一个原则:基督徒的牺牲可能会涉及苦难,但苦难并不是基督徒牺牲的目的。
根据上帝安排我们所处的环境,基督徒的牺牲可能更像是绕着火堆走,而不是穿过火堆。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本可以走出监狱,但作为罗马公民,他知道自己有权在被惩罚之前接受审判。
他想给地方官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知道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太容易相信群众了,保罗在这里所做的会让地方官在虐待腓立比的基督徒之前三思而后行。
此外,保罗还为其他信徒树立了榜样,表明追求基督和追求苦难是有区别的。
因此,保罗在这里所做的对教会有益,他从内部坚固了教会的肢体,减少了来自外部的逼迫。
最后,在保罗离开腓立比之前,他还特意去了吕底亚家,再次鼓励他们,在保罗不在的日子里,给他们提供成长所需的属灵肥料。
结束语
最后,今天上午,我们一开始就提出了 "为耶稣而活值得吗?
我希望今天的经文能再次向我们保证,为耶稣而活是值得的,即使这意味着要过牺牲性敬拜的生活。
从使徒行传第 16 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为耶稣而活似乎需要付出代价,但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受死时,已经承担了最大的代价。
因此,活在基督的主宰之下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对他的恩典和怜悯的爱的回应。
其次,我们已经看到基督徒如何通过祷告在神里面找到喜乐,此外,基督徒有幸在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中亲眼见证神的作为。
最后,我们被提醒,为耶稣而活不是追求苦难,而是在苦难来临时为苦难做好准备。
我祈祷我们在《使徒行传》中度过的时光能给我们带来鼓励,就像提阿非罗一样,我们现在对上帝通过他的话语教导我们的事情有了更多的确定性。
阿门